2013-07-18 19.55.46.jpg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很流行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甚至畢業紀念冊上面,常常要填寫自己的志願。大部分的同學都說要當老師,少部分的人則說不知道。到了國中,更多人說不知道,大家說先專心唸書,不會念書或不喜歡念書的同學說,想念餐飲科,想念美容美髮。到了高中,我進入的普通高中,大家的志願開始變成,要當律師、會計師、醫生,大家都想考上最好的大學,班上的座號甚至是依照國中學測的分數來排的,高二也是按照競試成績,說到這裡大家不覺得有些疑點?

是因為我們受到士農工商的觀念,覺得當老師是很偉大的職業嗎?還是也是受到日治時代影響?但是現今很多大學教授都感嘆在台灣教書會餓死!甚至很多教育專業的同學們,畢業以後失業。在學校除了要念教程還要考教甄,還要去一大堆學校試教面試,想要當老師比一開始就打算當一個工程師還要辛苦,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很想當老師?還是念了教育學院?是因為家裡的期望嗎?甚至,到底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入學成績差異有什麼好處?讓那些座號在前面的人有優越感? 當時我的座號也在前面,很明顯的老師只會對座號前面的人比較好,尤其我高二的班導師,大家都說我高二的班導師非常好,大家都想讓他教,不過好在哪? 好在他是台大外文系畢業,不過如此。他的英文能力真的很好嗎?他交的很多東西真的是正確的嗎?家長考證過嗎?我還記得當時我因為有在跟外國人當筆友,有人提到FB,於是我問我們班導,他教英文的,說Facebook是什麼意思?當時台灣還沒有FB所以沒有人知道,想當然,他也不知道,然後就說那應該是國外他們自己的用語怎樣的........反正他也不打算去查證,老師就是這樣嘛~大學學測又不會考這個單字,知道要幹嘛.......但現在全台灣幾乎沒人不知道啊!! 

來英國以後我發現,身邊的很多英國人朋友小時候都不是想當醫生,大家會想當工程師、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建築師、音樂家、藝術家。

我問他們說,為什麼你想念這個系?通常不管哪個系都有不一樣的理由,像是小時候看了什麼電影,想成為太空人,小時候喜歡玩樂高,想當建築師,或小時候就喜歡數學,覺得數字很有趣。唯一跟在台灣比較符合的是,小時候喜歡玩電動,所以想當軟體工程師

 

但以前高中的時候,身邊所有人,數學好或者普遍成績比較好的都想念三類組,想考醫學院,尤其是念了建中、北一女的人,家裡都期望可以念醫療生技相關的。以前我也一直在想,是因為台灣在日治時代下被灌輸的觀念嗎?當時大家都只能念醫學院或者農業相關,可是現代大家也不想念農業相關啊?
 

而那些真的念了醫學院的朋友們後來怎麼了?很多人後悔了,尤其是到醫院當實習醫生的那段期間,根本生不如死......除了要夜間職班以外,根本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還要被家屬責怪。大家也不喜歡被實習醫生醫到,都說要找有權威的醫生,急診又常常很混亂。總之,有哪個人在高中的時候去想到這些,想到自己要開刀開到手快斷掉,想到自己要不吃不喝的看診?如果他們以前有想到這些,還會想念醫學院嗎?

 

而念農業又真的不好嗎?荷蘭頂尖大學,有一堆是研究農業的,大家不是都喜歡有機農業嗎?但誰願意念有機農業了?誰願意在台灣推廣有機農業?
 

一直以來我都對教育很有興趣,也喜歡跟英國朋友討論,英國教育跟台灣教育的差別。

他們說,從小,如果你是很沒主見的人,都會一直被老師關注,英國的教育是非常強調個體獨特性,大家被強迫去思考,自己的特點是什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我說,以前在學校,老師都希望我們跟大家一樣,穿制服、演講、朗讀、甚至連合唱團,都是統一的模式,大家不喜歡表現的特別亮眼,那樣好像在做秀,大家會覺得你是想鶴立雞群是不是?大家都喜歡默默的,喜歡跟大家一樣。因為在台灣,特立獨行就是不對,會變成大家的眼中釘,從小的品德教育是,謙虛。

 

去韓國交換學生的時候我也發現,大家穿衣服的style都類似,喜歡的東西style都類似,然後出去一定要至少兩個人一起行動,自己一個人走在校園裡面,大家會以為你被排擠,說話的模式也都類似,聊天的內容模式也都類似。在學校,大家說話也都戰戰兢兢,怕自己說錯話,怕得罪學長學姊,怕被霸凌。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問大家問題,大家回答都一致一樣,老師就會說很好很好,然後大家念課文念的很一致,大家也說很好很好,如果有人念錯,大家就會責怪他,所以大家都不敢犯錯。就像網路霸凌一樣,有人有不一樣的意見、不一樣的聲音,就會被大眾譴責。甚至關於性別認同、婚姻平權等等,各種議題,只要不同的聲音,在台灣就會被大肆放大批評。

 

但到底哪樣才是好?並不是說英國強調個體特色的教育比較好,也不是說東方強調一致性的教育比較好,我想這可能跟我們當初建國的時候,是在革命下發生的,所以學校一開始都是軍校體制,而日本當初也是因為黑船事件開始改革,在那樣的年代下,愛國心很重要、團結一致很重要,所以才會一直強調一致性吧?! 就像最近討論高中生要廢除朝會升旗,我也是最近才意識到,對啊!為什麼我們要升旗?
 

不過,反觀歐洲學校,宗教影響非常嚴重,他們雖然不需要升旗但是像是學校會做很多有的沒有的跟宗教有關的,有的甚至要住校,要做一些禱告那些的。也要穿制服、守規局,訓練禮儀。當然現代越來越多人反對這些事情,覺得那些事情很愚蠢,但是英國的法律還是規定星期天是休息日,店面營業不能超過五點,除非你比較晚開店......
 

總之,我們就是在這樣迷惘的時代下成長的,很多事情可能不能歸咎一人或者一群人,很多都是歷史因素,但往往台灣的民眾很喜歡歸咎一群人,一個政黨,一個民族,或是一個社會階層。像是太陽花事件,也很多人罵那些學生,像年金改革,很多人罵退休榮民,什麼大家都喜歡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為何我們的社會會變成這樣?在學校,老師也很喜歡用『你們』來罵全班,為什麼?我們就是在這樣的體制下被訓練成,大家都是一窩蜂,不會批判性思考,即使所謂的創意、審美觀,也是大家都一樣,所謂的批判性思考,看大家寫的申論題,也都一樣。還記得高中的時候國文作文,當時的題目是我最感謝的人,全國的學生有一半以上寫清道夫,不覺得很有問題嗎........這就是台灣的教育教育出來的我們。

 

並不是說別人的教育就比較好,我們自己跟自己比較就好,大家真的覺得,我們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社會,很健康嗎?

 

有關我目前的工作跟生活,可以到我的FB粉絲頁>>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eater12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吃貨 的頭像
    小吃貨

    小吃貨的吊絲人生

    小吃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